宋东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南川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产业节点城市的建议》(第0186号)收悉。您提出的建议非常有价值,对支持南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撑我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有重要意义。我们围绕相关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体系决策部署,锚定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我市正加快推进全市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高端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发展。2023年,我市汽车产量达231.8万辆,增长2%;完成产值4802.9亿元,增长8.9%。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省市第2名,较去年提升2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0万辆,增速30.3%。今年,市经济信息委将紧紧围绕“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实现出口汽车总量增长,实现整车企业本地配套率增长,推动充储配一体化发展,推动整零一体化发展,振兴商用车产业”的发展思路,锚定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不断努力。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当前,我委围绕标志项目“搭平台”,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共建。依托“1+6+4”开放平台体系,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合作项目。推动“氢走廊”向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延伸,结合公海联运、跨境公路班车、集散分拨班车等场景需求,联动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沿通道布局制氢站,促进氢能技术开发和试验验证,加快发展全市氢能产业。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水准建设西部枢纽国际合作示范区,促进产业、金融、物流、人才一体化开发,培育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产业合作成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港产业园落地,培育大型成套装备、大型结构材料等出口新增长点。做实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打造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示范区,凸显合作规模效应。
二、建议采纳及办理情况
(一)加强基础材料项目落户引导。我委高度重视南川区材料产业发展,针对我市铜产业链前端较弱,无铜矿开采和冶炼布局情况,积极推动紫金矿业集团绿色智造铜产业园项目落地南川,弥补我市阴极铜产业空白,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储能、军工、家电等产业链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支撑,推进打造先进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我委已配合南川区政府、市口岸物流办、三峡水利电力集团等部门就项目能耗指标、能源保供、污染排放因子及副产品消纳等问题积极沟通协调。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强与项目前期工作组的沟通和对接,掌握最新情况,就项目合作具体事宜进行深入洽谈。
(二)推动整零协同发展。当前,我委正以整零协同、以整带零思路,加快推动汽车本地化配套率提升、推动市内企业转型升级。今年,我委进一步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已收集全市407家转型升级基础企业名单,并组织南川区等22个重点区县召开专题座谈会,推动意愿较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一是开展整车与总成、总成与部件对接活动,推动市内整车企业进一步与南川区零部件企业加强对接,持续畅通零部件企业与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整车企业的沟通渠道,帮助零部件企业及时掌握整车企业的业务需求。二是紧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南川区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方向转型,帮助企业明确转型方向和思路,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市级“专精特新”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持续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发展。
(三)加强配套企业招引支持。2023年11月24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其中明确支持南川区围绕动力电池及原材料、轻量化零部件及先进材料等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零部件,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区。2023年,原市招商投资局围绕南川区汽车轻量化产业,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展产业技术服务,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梳理领域龙头企业、产业图谱、重点目标企业;与南川区招商部门协同联动,组织多次座谈及培训,联合开展精准招商,推动金康汽车等市内外企业与南川区对接,助力打造“龙头+链条+集群”模式的汽车轻量化产业基地。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强与南川区招商联动,进一步支持南川区加快引进一批优质轻量化零部件企业,不断延伸配套产业链条,积极推动高强度钢、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产业链上游企业落户南川,同时支持南川区依托丰富水电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动力电池等项目落地。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