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市已签约亿元以上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14个,总投资642.66亿元。
最佳配套跟进。选定距离合肥50公里最佳配套半径范围内的六安市开发区、金安开发区、六安高新区、舒城(杭埠)开发区作为主平台,分别规划建设高标准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园区。目前,金安区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核三区”总体布局,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市开发区完成蔚来(六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围绕蔚来招引优质配套项目;舒城县分别在城关园区、杭埠园区选定总占地3.14平方公里区域,用于优先保障智能电动汽车配套产业项目落地;裕安区在高新区规划4.18平方公里配套园区,已启动核心区2平方公里建设。
最优项目跟紧。开展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组建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4个招商专班。总投资100亿元的国轩高科20gwh动力电池、50亿元的科大国创10gwh动力电池研发与产业化建设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开工建设。精准掌握全市40户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及下游供应商情况,引导企业深度融入合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最活产能跟换。充分挖掘能耗、环境容量、铸造产能指标,为承接智能电动汽车配套项目预留空间。今年以来,按照“一个报数、两个完善”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挖掘、盘活和利用铸造产能,对各县区退出的铸造产能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县区优先使用,市级统一调剂、有偿协商,全力保障重大项目产能需求。通过辅导挖潜,预计全市合规铸造产能基数可增加80余万吨,为下一步产能置换提供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