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您好,欢迎来到环球机电网!

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为“中国制造”做不一样的创新

2024-04-01    阅读:438

先进制造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据核心和主导地位。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聚焦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前沿领域等,积极构建协同开放的创新生态,以别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强势破壁

传统创新模式下,机床制造方、使用方、高校、ai企业等,往往受制于各自的技术能力、利益站位、思维习惯等因素,难以在“工业+ai”这样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实现无缝合作。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利用自身优势,以开放姿态,从集团内外部导入创新资源和一流团队,包括上海电气旗下上海第一机床厂、电气数科公司,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乃至国外行业研究所,与研究院的团队强强联手、成功破题。

在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演进的大势中,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不断以高水平研发成果,助力上海电气从“能源专家”向“能碳管家”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他们牵头的能碳智慧管家平台,已应用于市级重特大项目;推出的工业ai算法,在多家高端工厂落地,帮助解决缺陷检测、能耗优化、套料优化等难题;研发的3d打印技术,为众多“卡脖子”复杂部件的制造提供了更优方案。

内生动力

上海电气研究院8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总数超过200人,其中80%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全院平均年龄只有33岁,海归人才占比达15%。上海电气坚守制造本源,坚持科技内核与创新驱动,持续优化创新氛围,包括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不急功近利的定力和价值取向。

在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同行评议”,以专业、公开、透明取信于人,关注过程更甚于结果,从而让评价更客观全面。自2022年起,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发起“成长·共振”计划,以构建敏捷开放的组织、高效的科研模式以及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论资排辈,设立了以成果产出和能力成长为导向的研发职级体系。

厚植土壤

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的研发从创新底层逻辑出发构建体系。围绕能源低碳、资源循环、工业智能3个业务领域,他们将各种技术能力作为基础模块,整合打造了涵盖材料、算法、数据、模型等维度的技术底座,或者说土壤;在其之上,如同培植大树一般,树起若干个垂直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当“土壤”不断供给养分,当“大树”越来越枝繁叶茂,研发产出就会如果实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孕育、成熟。

在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研发人员在管理上淡化了行政色彩和级别,不再和某个部门绑定,而是根据专长分属不同“能力团队”。在具体项目推进中,他们结合需求,嵌入不同项目组,组成跨学科团队。这种“小团队、大协作”的网状结构,让人才自由链接、碰撞聚变。

作为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研发机构,在长周期技术攻关与阶段性成果落地之间保持平衡尤为关键。依托上海电气对技术创新的坚定支持,以及内外部丰富的应用场景,研究院积极引导两条战线彼此赋能,互为牵引,从而形成“以战领建、以建促战”模式,让新的技术成果不断助力集团转型发展,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资讯 更多 >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