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在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强
贵州省人民代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炳军省长委托,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建设“四区一高地”,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锚定目标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多方聚力,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升向好、逐季加快恢复、质量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一达到一缩小两提升”的目标任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218.75亿元、突破1万亿元,增长4.4%。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1%、4.7%和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进出口总额增长2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9%和8%,城镇新增就业38.4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2%。
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省委、省政府系统谋划、高位推动、精准施策,按照“六个有利于”要求,全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一是全面发力巩固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研究部署和调研式推进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现代化产业体系、能源保供和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粮食安全、扶贫资产盘活等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国家部委汇报对接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共争取中央各项补助3696亿元,增长4.2%,为年度任务3775亿元的98%,争取规模已超上年总额,进度历年最快、额度历年最多。高规格召开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推动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坚定不移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产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意识、产业理念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势头持续巩固加强。二是集中资源力量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将省领导领衔推动重点产业机制调整为省领导领衔推进“四化”机制,实现了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工作力量更加向重点产业聚焦。逐一编制实施“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逐一明确9个市(州)主导产业。支持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三是全面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广西、长三角学习考察。成功召开数博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创新方式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专题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和中办《督促检查情况》反映问题整改。用好综保区“桥头堡”等重大开放平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出口总额增长25.4%。实施产业大招商突破年活动,引进优强企业948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455.1亿元。四是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创新方式召开全省旅发大会,挖掘用好世界级旅游资源,加快“9+2+2”“特意性”资源精深开发,建设荔波、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世界级桥旅融合示范项目,推动文旅、体旅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引客入黔”行动,旅游业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五是全力以赴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4”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制定保供稳价措施,稳定“菜篮子”商品生产供应。债务、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总体可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高规格举办全省煤矿建设和安全管理专题培训班,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9%和40.8%,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集中力量大抓产业。白酒、烟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7.4%,调度原煤产量增长13.9%,电力产业增长5.8%,煤电烟酒支柱产业共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6.5%。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5.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二是全力推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成高标准农田64.7万亩,“四肉”产量增长1.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国家反馈问题140个已整改完成119个。三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工业投资增长30%,占比达到29.6%。交通、水利投资分别增长18.7%、14.5%。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一期工程。“保交楼”交付14.38万套。四是全面提振旅游和消费。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花费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促消费力度不断加大,烟酒类、新能源汽车零售分别增长36.7%、77.3%,餐饮收入增长6.3%。服务业持续提质增效,软服营业收入增长16.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4%。限上消费增长2.5%。五是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贵安新区实现与国家铁路干线快速联通,出台支持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贵阳、贵安、遵义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增长39.1%。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总量达457.5万户、增长13.2%。六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存量政府隐性债务,缓释债务风险。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分别完成整改144个、65个。七是加快补齐民生短板。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75.5%。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营2个、新增获批3个。4所省属高校新校区基本完成主要建设任务。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8%和15%。发放价格补贴4143.1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38.43万人次。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压力和旱情延续、能源保供紧张等不利因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有效施策的结果,是省人大有效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顶压前行、担当作为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拼搏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全力实施工业提速提质、扩大有效投资攻坚、产业大招商攻坚、促进旅游消费全面复苏、稳就业促增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六大行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力以赴做强实体经济。深入推进“富矿精开”,抓实抓好“六大产业基地”和各地主导产业,强化科技赋能,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积极争取承办全国制造业转移对接会,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重点支柱产业稳定出力。组织实施白酒促销活动,持续开展“黔酒中国行”,全年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积极向上争取生产计划,下半年卷烟产量103万大箱以上。有保有压、分类推动建材、黑色、有色等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六盘水煤化工、毕节煤层气化工、磷化集团磷化工等化工产业。二是坚定不移发展新兴产业。持续做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裕能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确保全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奇瑞、吉利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带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华为昇腾、腾讯、三大运营商等智算中心和国家数据训练基地落地,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三是提升产业大招商实效。完善省市县高效协同招商工作机制,开展“夏秋攻势”大招商行动,办好全球贵商大会、央企招商等活动,实施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50条措施,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0万户、新增“四上”企业782户。
(二)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聚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完成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确保8月15日前按时上报国家,实现阶段性清账。扎实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生猪产能调控、“菜篮子”等考核工作,下半年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12万亩,确保全年粮食播种4156.4万亩、产量1079.5万吨,全力完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落实“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要求,持续做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加快盘活335个闲置低效扶贫项目。统筹抓好防汛和抗旱,加强蓄水保水,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全力促农增收,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大力提升“四项收入”。
(三)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持续扩大产业投资。持续围绕“三资”回答“三问”,深入开展省市县三级领导领衔推动“四化”项目“十百千”专项行动,支持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占比达28%以上。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保交楼”项目建设,全年交付房屋21万套。优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20条政策,组织实施房地产促销活动,促进一二手房市场联动,大力发展避暑、康养等地产,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坚决遏制房地产业下滑势头。三是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大力实施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362个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加大综合交通网、环保等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同时,扎实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专项整治,做好“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
(四)全力以赴提振消费需求。实施夏季旅游大会战,“一景区一策”推进“9+2+2”景区提质升级,支持荔波、黄果树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拓展文旅、桥旅、体旅等融合发展业态,前三季度实现旅游收入增长25%左右。深入实施“消费提振年”活动,办好首届贵州名优商品展暨夏季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加大酒菜、酒酒、酒旅、酒商联动,促进汽车、成品油、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恢复。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养老、托育等服务业。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酒博会等重大开放活动,加快“黔品出山”,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五)全力以赴做好财政税收工作。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企业分析监控,强化政府性基金征缴,确保应收尽收。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完善并落实“三保”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争取财政部支持我省市州本级、建制县区开展置换债券试点。
(六)全力以赴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安全释放优质煤炭产能,深入实施煤矿“六个一批”,新开工建设5处以上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4处煤矿,开展正常生产煤矿达产满产专项行动,下半年原煤产量达7200万吨。强化迎峰度夏度冬存煤工作,严格落实煤矿企业电煤供应主体责任,强化长协煤合同兑现,确保9月底前统调电厂存煤达800万吨以上,下半年电煤供应量达4000万吨以上。加快威赫等在建528万千瓦煤电项目建设,11月底前建成投运盘江新光电厂1号机组。加快推进195万千瓦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开展分布式储能试点。统筹做好蓄水发电工作,确保11月底前水电蓄能不低于60亿千瓦时。下半年全省发电量132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强化电力运行精准调度,促进区域电力合作,坚决杜绝“拉闸限电”。
(七)全力以赴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加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和中办《督促检查情况》反映的长江经济带突出问题整改。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逐步解决磷石膏、赤泥、煤矸石等尾矿渣历史遗留问题。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因地制宜改圈改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林长制和河湖长制考核。扎实推进国储林建设,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扎实做好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办好“8.15”首个全国生态日活动。
(八)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强化教育类资金监管,对教育经费拨付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及时拨付到位。做深做细省属高校优化布局调整,确保4所高校新校区9月搬迁入驻。扎实推进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学生餐专项整治。做好汛期学生防溺水等安全防范工作。推动获批的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序运营,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各市(州)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下达进度100%。
(九)全力以赴守牢安全底线。全力做好江河湖库安全度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等灾害防范工作。深入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扎实做好矿山、燃气、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旅游、校园等行业领域安全工作。做好村ba、村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工作,科学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重点排查整治消防、交通、食品、政治安全等方面隐患。同时,做好国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年度考核迎检工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需要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继续给予监督、支持和帮助。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凝心聚力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