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大众中国宣布,大众汽车已与小鹏汽车签署技术合作协议,联合开发两款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的智能网联车型,首批两款车型已确定将于2026年上市。其中,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为suv。
同时,作为联合开发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还就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享零部件订立了联合采购计划。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指出,通过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大众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效率,并优化成本结构。
“在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市场环境中,这将大幅提升产品的经济竞争力。”贝瑞德表示。而在研发周期方面,据悉通过联合开发,双方可将产品上市周期大幅缩短超30%。
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是这一合作的对接枢纽,将确保最佳的协同效应。该公司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研发中心。目前,vctc正在开发其首个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cmp,其开发时间仅36个月。
2023年7月26日,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官宣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两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预期于202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同时,大众将向小鹏汽车注资约7亿美元,收购其4.99%的股份。
2023年12月,小鹏汽车宣布与大众汽车联属公司volkswagen finance luxemburg s.a.的股份购买协议已完成,成功向其发行了9407.93万股a类普通股。据了解,上述9407.93万股a类普通股,占到了完成交易后小鹏汽车已发行和在外流通的股本总额的大约4.99%。
此次技术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产品落地方面再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也是大众进一步贯彻“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自1984年正式入驻中国市场以来,大众汽车已在中国深耕近四十年,在传统内燃机车时代,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与品牌影响力,大众扮演着市场绝对的“霸主”角色。然而,随着汽车产业步入新能源赛道,大众汽车在这一新兴领域的既有优势正面临挑战,领先地位不再稳固。
据大众汽车集团此前公布的2023年中国市场销量情况。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国内共交付新车323.6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众在华虽然合计交付了19.18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23.2%,但相较于全年整体949.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刚刚达到2%。
而作为对比,去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024,417辆新车,同比增长61.86%,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占率超过了30%。其中ev乘用车销售了1,574,822 辆,占集团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52.27%。
如何在维持燃油车市场主导地位的同时,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与小鹏汽车的战略联盟固然是关键一环,与此同时,大众汽车也正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攻势,同时深化本土化研发。
据大众汽车最新规划,至2027年,大众将在国内投放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及混动车型;到2030年,将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