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 您好,欢迎来到环球机电网!

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表面梯度纳米辊件成功上线试产

2024-02-08    阅读:706

近日,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首批经过表面梯度纳米技术处理的返修辊件在中铝西南铝生产线上首次试产成功,有望替代镀铬轧辊制造工艺中的有毒有害环节,为探索绿色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

此次试产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材料实验室、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板带有限公司)等科研、应用、产业单位协同组织、联合攻关,历时10个多月,历经千余次试验及验证,成功在工业级辊件表面实现梯度纳米结构层的可控制备和试生产。

材料素化是卢柯院士团队近年来提出的一条材料颠覆性技术发展路径,旨在通过缺陷调控替代合金化,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稳定梯度纳米技术是该团队在纳米金属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前沿科研成果,该系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使得我国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极大推动了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该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材料成分的同时显著地改善材料性能。

轧辊表面强化与修复是梯度纳米技术及材料素化原理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在无镀铬层的情况下,使gcr15辊件表面硬度、耐磨损和抗疲劳等性能达到工业应用要求,以近净成型方式减少稀、贵、毒金属元素的使用,在延长辊件使用寿命的同时利于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对于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低碳环保和绿色制造具有重大意义。

梯度纳米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期,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将在新场景中开展试生产。

试产的成功,标志着表面梯度纳米技术及材料素化原理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路线正式走通,开启了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同时也是两江新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引领+高校院所参与”的协同创新路径下实现“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厂”的重要成果。

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围绕梯度纳米技术和材料素化原理在辊轴等表面强化与修复领域的产业化,构建包含专利、技术标准、工艺数据库等要素的知识产权体系,加快孵化培育产业化公司,同时引进产业合作伙伴与社会资本投资,探索“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实际行动助力重庆市、两江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资讯 更多 >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